国产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美女久久7777777/色五月视频/日韩欧美三级电影

翻譯市場的未來發展前景廣遠

譯佳林翻譯公司 - 翻譯資訊     發布時間:2018/9/6 15:38:01瀏覽次數:1292

  翻譯的不是文字,而是文化
  采訪直接切入主題。黃友義特別強調,翻譯在人類交流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幾乎各個角落,如今很難想象,如果沒有翻譯,這個世界會是什么樣子。他引用國際譯聯前主席貝蒂?科恩曾經作過的比喻:“翻譯工作者就像電線中的電流、水管中的水流,直到失去時才會發現他們對我們而言是多么重要?!?/span>
  黃友義認為翻譯是一項基于專門培訓的專業性很強的工作,不是僅靠掌握兩種語言就可以勝任的。他認為,在中國,普遍存在著“懂外語就能翻譯”的思維定勢,這種認識誤區導致不好的后果,使得“翻譯”問題成為瓶頸,影響著中國出版及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黃友義說,中國圖書、中國文化“走出去”,翻譯是第一道關。表面上看,翻譯的是文字,實際上翻譯的是文化。要使一個文化產品讓對方能夠接納,實際上是在進行一種文化轉化工作,通常是要依靠翻譯者對兩種不同文化的理解才能完成這個轉化過程。他舉了個常見例子,中國專家學者大多很謙虛,通常都會在自己的著作后面寫上“由于本人學問有限,謬誤不少,敬請指正”。如果照實翻譯,西方人就不理解,如果有謬誤干嗎要出版,何不改正了再出。但如果不翻譯這句話,中國學者謙遜的態度又沒表現出來。因此通常都會翻譯成“這本書獻給讀者,歡迎提出各種建議”之類的意思,這樣既不會有誤解,又從英文的角度表達出了中國學者謙虛的態度。中國圖書“走出去”,圖書的標題尤其重要。外文出版社出過一套《歷代帝王啟示錄》,翻譯成英文書名直譯就是《歷代帝王的故事》,毫無味道。后來,加了“天子們”3個字作為書名,就很受國外市場歡迎。
  黃友義說,實際上翻譯的問題就是從一個語言系統進入另外一個語言系統的過程,但又不僅僅是在兩種語言之間進行簡單的轉換,而是一種文化轉化的再創作。如果不懂得另外一個使用這個語言的國家的文化習俗、語言習慣,是肯定翻譯不好的。因此,一個優秀的翻譯人才需要具備跨文化傳播的能力,對本國文化和對方文化都要有深入的了解,“到最后你翻譯的不是語言,而是文化”。
  高水平的翻譯人員,中國缺口很大

  如果說制約中國出版“走出去”的關鍵是翻譯質量的話,那么,中國缺少高水平的翻譯人才就是一個很嚴峻的現實。巨大的市場需求和翻譯人才,特別是高水平翻譯人才匱乏之間的巨大差距是翻譯質量問題的核心所在。因此,要提高翻譯質量首先應該從翻譯人才的培養入手。


  黃友義說,在2009年法蘭克福書展舉辦的“中歐文學翻譯論壇”上,連同他在內的4位嘉賓都不約而同地談到一個共識:“中國文化要‘走出去’,必須有一大批職業的,特別是擅長中譯外的翻譯家?!?/span>
  黃友義認為,在中國,能夠勝任這種高水平翻譯的職業翻譯家不到200個,而在國外,能從事這種高水平翻譯的漢學家和海外華人,也不到200個,這與中國蓬勃發展的經濟、良好的文化勢頭和國內文化的市場需求完全不相匹配。
  黃友義直言不諱地指出,這與中國高等教育一直注重培養外語人才而忽視培養翻譯人才有很大的關系。他認為,會外語與會翻譯,尤其是中譯外的翻譯有著天壤之別。在翻譯工作中,外語的水平不過是打個基礎,外文基礎好更容易做翻譯工作。但要成為高水平翻譯,還有更多的東西要學。他提到,這種現象正在引起注意。翻譯的高等教育正異軍突起。2006年教育部批準設立本科翻譯專業,2007年,國務院學位辦批準設置翻譯碩士專業學位。這些專業學位的設立標志著翻譯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地位終于獲得了承認。截至目前,全國共有17所高校獲得批準設立了本科翻譯專業,40所高校獲得批準開設翻譯碩士專業學位課程。更多的學校已經或正在考慮申請開辦以上學位課程。這表明,正規的專業化翻譯人才培訓已經步入正軌。雖然從數量上而言仍然不足,但畢竟有了很好的開端。
  黃友義還強調,中國圖書“走出去”,出版社也要注重培養一批外文好又懂得外國市場的編輯。作者可以只是某一方面的專家,寫出很好的有權威性的著作就行,但從事對外出版的編輯就必須了解兩國文化并通曉兩種文化轉化的奧秘,還要了解國外市場,懂得如何加工才能變成外國人能讀得懂的書。這就對從事這一行業的編輯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快速發展的翻譯業亟須規范
  在談到目前中國翻譯市場現狀的問題時,黃友義認為,隨著中國的對外開放和全球化的大趨勢,對翻譯的需求迅速增長。盡管中國翻譯市場的產值尚沒有一個準確的數字,但業界分析家有一個比較可信的估計是200億元~300億元人民幣,而且每年都在以較快的幅度增長。因此,不論是否得到承認,翻譯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行業。
  黃友義說,翻譯市場的快速增長給翻譯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由于翻譯行業尚不夠規范,缺乏必要的準入制度,翻譯專業培訓也遠不能滿足市場對翻譯人才的需求。因此,翻譯產品的質量問題便凸顯出來。在公共場所、賓館飯店、旅游景點或博物館等窗口行業中,錯誤地或不規范地使用外語的現象幾乎隨處可見,嚴重影響了城市和國家形象;在出版界,由未經過翻譯專業培訓的“業余翻譯”趕制出來的蹩腳譯作擺滿書架;而在翻譯服務市場上,客戶常常發現翻譯服務企業眾多,卻難以找到稱心如意的服務商。這反映出目前翻譯界普遍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翻譯數量膨脹了,翻譯質量卻難以保障。濫竽充數的翻譯產品和服務給整個翻譯界帶來了信譽危機,翻譯工作者的權利也無從保障。
  要徹底改變這種現狀,黃友義建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要加大宣傳力度,使公眾形成共識:翻譯工作是一項基于專門培訓的專業性活動。需要大力提倡推行翻譯市場準入制度,包括翻譯就業準入制度和翻譯企業的注冊準入制度,從而使翻譯服務行業逐步步入規范化管理的軌道;建立有效的翻譯質量評估機制,對翻譯服務或產品的質量進行有效監督,以提高翻譯領域的質量意識、樹立翻譯行業品牌;設立中國翻譯獎,以便對工作在各個領域的優秀翻譯工作者進行表彰和獎勵。
  總之,黃友義認為,翻譯產業的有序發展和翻譯質量的提升都離不開包括政府、行業協會、翻譯行業的共同努力。
  很樂意當這個“志愿者”
  黃友義是一位平易近人的官員,更是一位嚴謹的學者。此外,他還有一個重要的身份——活躍在國際譯聯大舞臺上中國出色的翻譯活動家,是中國翻譯業走向世界的重要推手。2005年,黃友義在第17屆世界翻譯大會上首次被選為國際譯聯副主席,是中國乃至************位當選國際譯聯理事會高層領導的翻譯家。2008年,在第18屆世界翻譯大會上,他以全票再次當選為國際譯聯第一副主席。
  對于自己在國際譯聯擔任第一副主席的職務,黃友義說,中國人在國際譯聯任職對提升中國翻譯界的形象、知名度,促進外國人對中國的了解都有著積極作用。另外,國際譯聯執委會制定工作計劃、游戲規則,中國也能參與,對中國翻譯事業的發展也是有利的。
  黃友義向記者透露,、所有執委、理事們的工作都是一種志愿行為,只是奉獻,沒有報酬。他以第一副主席的身份參與國際譯聯工作其實都是業余的,每天上百封電子郵件,都要在下班或者周末處理,有時為一件事要在17個理事之間討論好幾輪,有些事情還要進行調研,與各協會商量,要耗費很多時間。
  但他認為,這幾年在國際譯聯任職,雖說花費了大量精力,但看到中國的翻譯事業在國際翻譯領域日益受到重視,還是很欣慰。比如,2008年,在上海舉辦的第18屆世界翻譯大會,是中國乃至亞洲首次舉辦這樣的國際翻譯界盛會。來參會的600名外國代表當中,有90%以上是第一次來中國。來華之前他們對中國很陌生,甚至帶有偏見。而當他們來到中國,與中國的翻譯界人士、翻譯大會志愿者和上海市民接觸,特別是在奧運會前后參觀游覽了北京、西安,蘇州、桂林、拉薩等地之后,這些來自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翻譯界、文化傳播界的精英,對中國的看法大為改觀。而中國人借助在世界翻譯大會上的交流,也與世界建立起溝通的橋梁,有機會了解到國際翻譯界的先進理念和管理經驗,對中國翻譯事業的發展都會產生長遠意義。每當取得這樣的成就,他就感到很欣慰,覺得自己這個“志愿者”沒有白當,辛苦很值得。

  • 需要高質量、可靠的文檔翻譯服務?
  • 點此聯系
  • 更多問題,請致電譯佳林翻譯400-675-1267